李开复给中国学生的第六封信——选择的智慧二
日期:2009/12/29 11:15:26 访问点击:
这件事对我的打击非常大,因为我手下的两百余人都需要寻找新的出路,有的人甚至因此而失业。我的内心深感愧疚。但另一方面,我也从惨痛的教训中吸取了足够的经验,这让我深深懂得,创新固然重要,但有用的创新更重要。正是基于这样的选择,我才果断地取消了微软那个犯有类似错误的项目。
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无论是错误的选择,还是失败的经历,它们都可以成为印刻在我们心底,能够随时拿出来比较、借鉴的“模板(Template)”。当我们面临新的抉择时,我们就会使用过去积累的“模板”来比较、分析各种不同情况下成功的概率,以权衡利弊,做出正确的抉择。
(7)用勇气放弃包袱
当新的机会摆在面前的时候,敢于放弃已经获得的一切,这需要相当大的勇气。有时,你在还没有找到“新的机会”之前,就必须放弃你已经拥有的东西,那就需要更多的勇气了。
许多人都有的一个毛病就是不愿放弃已有的东西,不愿意开拓新的天地。这些人总是在机会面前犹豫、彷徨,让患得患失的思想禁锢着自己的头脑。其实,有些东西看起来值得珍惜,但这种眼前的利益往往是阻碍你获得更大成功的根源。当新的机会到来时,勇于放弃已经获得的东西并不是功亏一篑,更不是半途而废,这是为了谋求新的发展空间。如果你在适当的时候勇敢地——当然也应该是有智慧地——放弃已经拥有但可能成为前进障碍的东西,你多半会惊讶地发现,自己抛开的不过是一把虽能遮风挡雨,但又会阻碍视线的雨伞,自己因此而看到的却是无比广阔、无比壮丽的江山图景!
我自己就有过几次“勇于放弃”的经历。
进入大学的时候,我踌躇满志地进入了法律系,因为我天真地认为自己有很高的政治天赋。所以,大学选专业时,我选读了人文学院,我觉得自己将来一定要做一位律师或一位政治家。不料,情形完全不像我想的那样。我觉得,自己在专业课上提不起精神,成绩也不好,最令人沮丧的是,我感觉不到激情和动力,甚至想把枯燥无味的课本扔到教授身上。我在这个领域没有什么出众之处,既没有那种炽烈的热爱,更没有献身的欲望。最终,我认定那不是一个合适我的行业,于是我决定放弃政治和法律专业的学习。很幸运的是,学校允许学生转系,而且,我当时已经找到了自己的最爱——计算机科学。我并不因为已经花费了一年的时间而懊悔。我认识到,那不是我想从事的事业,我没有在那里用掉我的半生甚至毕生的时间才是我的幸运。所以,我勇敢地放弃了原来的专业,开始了我在计算机领域的崭新人生。
我的另一次的放弃是在卡内基•梅隆大学教书时,放弃了两年的年资而加入了苹果公司。虽然我一直把我的老师当作楷模,而且又有幸任教于世界顶尖的计算机系,但这个工作大部分的时间投入到了如何获得终身职位,怎么样去找到最好的学生,怎么样去发表论文,等等。这些事本来都是好事,但这些事情对社会的价值并不是那么直接。我希望去做一些直接有益于社会的事,比如研发一种很多人都会使用的技术或产品,或是去帮助学生发掘他们的潜力。所以,当苹果电脑的一位副总裁对我说“你要选择终身写些没有人读得懂的论文,还是要选择改变世界”时,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改变世界。我的感觉就像是获得了自由。
加入Google后,有许多记者问我:“在微软你有七年的人脉,有比尔·盖茨的信任,就这么放弃了,你不觉得可惜吗?”确实,这些是很有价值的东西,但是当我看到有回到中国再一次创业的机会,当我看到一个互联网时代创新模式的产生,当我看到一个坚持自己理想和社会责任感的公司,我发现,创立Google中国是一个独一无二的机会。我更深深地理解如果我只对我拥有的东西依依不舍,那么我将错过这个“once in a lifetime”的机会。于是,就像我在“追随我新的抉择”中所说的:“我有选择的权利——我选择了Google。我选择了中国。我要做有影响力的事——在中国,我能更多地帮助中国的青年,做最有影响力的事。我要成为最好的自己——在Google,我能经过学习新的创新模式,成为最好的自己。”同时,我放弃了在微软的人脉,放弃了继续与比尔·盖茨工作的机会,放弃了那安稳的工作,放弃了那“世界第一大IT公司”的荣誉。
上一篇:李开复给中国学生的第六封信——选择的智慧一
下一篇:李开复给中国学生的第七封信——21世纪最需要的7种人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