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考演讲网

首页 | 新闻动态 | 经典课程 | 望子成龙 | 高考咨讯 | 高考之旅 | 成功故事 | 座佑铭集锦 | 经典演讲荟粹 | 经典名校 | 教师沙龙 | 心理常识 | 联系我们 | 留言板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望子成龙>正文  
 

孩子多动 ,家长需冷静

日期:2009/12/28 9:02:20  访问点击:

 
  日常生活中,由于人们认识不足,天性好动的孩子和医学上被诊断为患有多动症的孩子常常被混淆,如何有效辨识其间的差别,并及早进行干预,关系到孩子一生的健康成长。

陶陶就要上小学了。这个小丫头人如其名,淘气得不得了,似乎天生就精力旺盛,让家长头疼不止。妈妈常说她没有女孩儿样子,就连邻居都说陶陶要比男孩子还顽皮。年纪大一些的婆婆说家长不能心太急,等孩子长大一些就会懂事、听话了。还有的热心阿姨提醒陶陶妈,说这孩子看起来像是患了多动症,要尽快去医院治 疗,耽误不得。陶陶妈开始担心,随即去了医院。陶陶这种情况到底算不算多动症呢?

其实,多动症是儿童时期的一种常见病,在临床上被称为儿童多动综合征。这类孩子一般智力正常,但存在与实际年龄不相符合的注意力涣散、活动过多、冲动任性、自控能力差的特征,以致影响学习。多动症的发病原因很多,发病率为3%左右,男孩发病约为女孩的4~9倍。由于人们认识不足,有时会误诊、漏诊。如果不及时治疗,则会造成孩子的成长障碍。

  多动症有3个特征

根据国际诊断标准,这类儿童必须有注意力涣散、冲动任性和活动过多3个特征。

注意力涣散

至少具备下列之中的3项:

1.做事情往往有始无终。

2.上课常常不听讲。

3.注意力容易随环境转移。

4.很难集中精力做功课和从事其他需要长时间集中注意力的事情。

5.很难坚持做某一种游戏或玩耍。

冲动任性

1.往往想到什么就做什么。

2.过于频繁地从一种活动转移到另一种活动。

3.不能有条不紊地做事情。

4.需要他人予以督促、照料。

5.常在教室里突然大声叫喊。

6.在游戏或集体活动中不能耐心地等待轮换。

活动过多

至少具备下列之中的2项:

1.坐立不安。

2.经常奔跑。

3.难于呆在教室座位上。

4.躺在床上还常常扭动身体。

5.终日忙忙碌碌。

6.7岁以前开始出现多动现象。

7.至少持续6个月以上。

对照上面的诊断标准,陶陶只是活动过度,过分顽皮,而无注意力涣散的表现,因此不能诊断为多动症。

在允许活动的场合,如课间休息、放学后,不管孩子活动得多么过分,也无诊断意义。只有在不该活动的场合,如上课时、做作业时,仍约束不住,始终动个不 停,才有诊断意义。像陶陶这种情况,只有活动过度,而无注意力涣散,是不能诊断为多动症的。相反,如果注意力涣散明显,而无活动过度,才应该考虑有多动症 的可能。因为有的儿童属“不伴多动的多动症”。

美国从1979年起,根据多动症最为常见和突出的症状??注意力集中困难,已把多动症改称为“注意缺陷症”,并分为“注意缺陷伴多动”及“注意缺陷不伴多动”两种,后者也就是“不伴多动的多动症”。

自我判断有3个标准

顽皮好动的孩子必未都是多动症患儿。但很多家长认为没有专业医师的指导,自己很难区别孩子是多动症还是只是好动。为此,我们总结出3个标准供家长参考。

1.注意力与兴趣的关系。多动症儿童无一兴趣爱好,无论何时何地,不能较长时间地集中注意力,具有注意力缺损症状。而好动的孩子做他喜欢的事能专心致志,并讨厌别人的干涉和影响。上课及做功课时表现不安宁,主要是因为他们对学习缺乏兴趣。

2.行动的目的性、计划性及系统性。好动的孩子的行动常具有一定目的,并有计划及安排。多动症患儿的行动常常较冲动、杂乱,有始无终。

3.自制能力。好动的孩子在严肃的、陌生的环境中,有自我控制能力,安分守己,不再胡乱吵闹。多动症患儿却无此能力,常被大人说成“不懂事”。

家长可以先简单地进行判断,如果孩子满足多动症的大部分特征,就要及时去医院就诊了。

教育孩子有3个“不要”

  对于已经确诊患有多动症的儿童,不仅要配合医生的治疗,家长还要注意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

有研究表明,对于多动症患儿的不良家庭教育方式中,严格管教式占61.7%,放任不管者占3.5%,过分溺爱的家庭占7.05%。患有多动症的孩子由于 注意力不集中,上课不注意听讲,往往成绩较差并且经常制造麻烦,老师对其有屡教不改的印象。此时,家庭中暴力式的管教,会使患儿症状发展,并增加新的症 状,如口吃、挤眉、眨眼。而对患儿漠不关心、放任自流和过于溺爱等,常可能促使症状出现,或使已有的症状加重。所以,家长切忌经常批评指责,尽量避免用惩 罚或威胁的手段来管理。相反,家长要理解孩子无法自控的行为,训练他们的自我控制能力,必要时辅助药物治疗,并加强心理教育和行为纠正。

在教育多动症患儿的过程中,心理学家也给家长提出了几条建议:

首先,不要显示出你“嫌弃”他。有些家长生气时口无遮拦,会说“我怎么生出你这样的孩子?”等等。这样很容易使孩子的内心受到创伤,与家长的亲密程度降低,并且在不断出现的多动行为和自我否定、自责中挣扎,也不利于孩子人格的发展。

其次,不要乱扣帽子,避免产生贴标签效应。心理学中,贴标签效应是指给某人贴上某种“标签”,就容易导致此人产生与“标签”相一致的行为现象。在门诊接 待多动症患儿的过程中,常听到家长毫不避讳地说自己的孩子有病,需要医生给予治疗。这样就相当于给孩子贴上了一个“标签”,小孩就会觉得自己跟普通孩子不 一样,是有病的人。这样不利于孩子向积极的方面转变。

最后,提醒家长不要一味地排斥药物治疗。如果孩子多动的倾向比较明显,或上 学以后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仍然很短,无法静坐,扰乱课堂秩序,学习成绩不稳定,存在学习困难及行为障碍,就应在医生的指导下及时给予药物治疗。对有突出症状 的孩子药物治疗越早越好,因为治疗越迟,越容易出现学习困难。

专家认为,对于一些孩子来讲,服药的好处要远远超过该药带来的副作用。在结合药物和心理治疗的孩子中,68%被认为恢复正常;只单纯服用药物的孩子中,这个数值为56%;而只进行心理治疗和家长护理的孩子,恢复率分别为1/3和1/4。


    


上一篇:别动不动打孩子!
下一篇:生活必知的十种心理现象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版权申明 | 友情链接 | 联系方式


中国高考演讲网 版权所有
网站建设技术支持:新起点网络营销传播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