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
日期:2006/6/13 14:57:16 访问点击:
[www.mrmy.net上有更多资料] 老子西行至函谷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着书”。于是老子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莫知其所终。 其后,庄子作《南华经》以阐述道德之义,其对道家之重要,如孟子之对于孔子。使老子之学成为道家之祖。 [www.mrmy.net上有更多资料] 自西汉初期老子受到尊崇后,历朝历代都不乏老子显灵之说,特别是在道教正式形成之后。汉桓帝时,边韶撰的《老子铭》中称“老子道成仙化,蝉蜕渡世,自羲农以来,世为圣者作师。”到了唐代,李氏攀宗认祖,唐高宗乾封元年(公元666)尊老子为“太上玄元皇帝”。《老子想尔注》,谓“道散为气,聚形为太上老君”,俨然创世主。 [www.mrmy.net上有更多资料] 思想与著述:老子的思想集中于《老子道德经》(关于该书是否肯定为老子所作,历来尚有争议),这是他唯一的传世之作,书中所述基本上反映了他的思想。 他用“道”来概括宇宙万物的生成与演变——“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什么是道呢?“道可道、非常道”,是“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不改,周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www.mrmy.net上有更多资料] 道是客观自然规律,又具有永恒绝对的本体的意义。他提出“反者道之动”,指出一切事物都有正反两方面的对立,认为事物的变化都是有和无的统一,意识到对立面的互相转化,并提出“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www.mrmy.net上有更多资料] 他还主张“柔弱胜刚强”。他教导后世应“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名无欲,使夫智者所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为)”。他热爱和平“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反对无谓的战争“夫佳兵者不详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他指出“民之饥,以其上食税者多,是以饥”并奉劝统治者“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他描述了一个理想的王国“小国寡民,使民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人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音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www.mrmy.net上有更多资料] 总之,《老子道德经》的内容博大精深,历代注疏者不计其数,各家各派学者都从不同角度吸取其中的观点并加以阐发。他对中国哲学史有不可或缺的影响,对中华民族的贡献也是无可估量的。
上一篇:毛泽东
下一篇:成吉思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