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德
日期:2006/6/13 12:58:56 访问点击:
葛丽卿为了赎罪,放弃任何逃亡的计划。最终是从天上传来声音:「她得救了(她的灵魂被上帝接纳了)。」
◤美与幸福是不能长久并存的 ◢
浮士德再度透过自然,让自己安详而渐渐淡忘,终于走出痛苦的过去后,他开始另一个追求,那就是永恒的美—艺术。
从思索到完稿,歌德几乎用了六十年才完成浮士德的。很明显可以看出,在处理追求永恒之美与社会实践时,歌德的笔法与思想,都比葛丽卿时代老练深厚许多。
歌德是用浮士德透过魔法唤出希腊神话中的天下第一美女海伦,并与之结婚的比喻手法来铺陈的。这样的婚姻按理来说,比葛丽卿要更合适。因为葛丽卿太过纯朴简单,跟浮士德复杂的心灵「性质不合」,海伦是永恒之美,浮士德又有高度的理想性格,其实是很配衬的,但后来还是幻灭了。
歌德用了非常高明的暗喻来处理这种幻灭,那就是浮士德开始说出类似「心灵不看过去和将来,只有现今!」海伦接着答:「这就是我们最幸福的时辰。」
然后他们生下一个儿子:「跳到坚固的地面,却被地面反弹到空中,触到屋顶。」海伦忧虑的说:「你可以跳,但是不要飞。」然后跟浮士德说:「他集合了我们两人。」最后这孩子说:「我不愿长久的留在地上。我要去寻找最难得到的东西。」
孩子浪漫的选择了战争,并死在战场上。(隐射浪漫时代的诗人拜伦)海伦悲伤的说:「美和幸福是不能长久并存的!」然后跟浮士德分开了。
歌德透过这一幕表达美的瞬间感受激情、是撤彻底底不能平凡的,因此美不可能长久,只能跟幸福擦肩而过。
◤什么是理想国?◢
经历了美与艺术的激情和幻灭后,浮士德步向社会实践之路,他说:「我要作大事业。」魔鬼以为浮士德开始堕落,想要声名,但浮士德其实不在乎声名,他想要济世救民。
浮士德想要填一块海边之地,创造出一个他心目中的理想国。而在计划实行过程中,浮士德发现碰到了问题:每个人对理想国的期待不同!就有这么一对老夫妇,他们完全不想改变现状,拒绝迁出要大兴土木的地方。浮士德底下的官僚,想用绩效讨好浮士德,便用不正当的途径,把两夫妇杀了。
如果建立理想国的过程中,已经出现凶杀残暴,理想国还是理想国吗?然而浮士德还是用心建构他心目中的理想国。他又回到了最初的心境:「在任何瞬间,我都不得满足。」但他学会了谦卑:「以为自己可以超越到云层之上的人是蠢汉。这世界我已经洞察了,我不再有超越尘世成为神的欲念。」 「这世界对追求理想的人并不沉默。」 「我要坚定生活在尘世间。」他年老而眼瞎,但仍坚强的追随他心目中的理想。
当一个新地终于出现,却是浮士德离世死去的日子。魔鬼没有收取浮士德的灵魂,因为上帝先取走了。葛丽卿是因着她的强烈的悔罪而得上帝的恩宠。浮士德是因他这一生的努力追求,至终识得人永不可能自比为神的谦卑,却仍自强不息,而得到上帝的恩宠。
浮士德故事就在这里结束。
◤浮士德精神◢
歌德的作品一样处理了爱情、处理了对理想的追求、处理了最接近永恒之感的艺术之美、也处理了对社会国家的期待;他也一样看重生命历程远胜过思想主义知识。 但歌德并没有把道德宗教的自我悔罪自我要求当成最终的答案。
在浮士德中,歌德的确非常强调人在世需要竭力克服堕落、努力向上,并为更多人谋得幸福,可是歌德还是强调,人不可能成为上帝,越是有理想性格的人,这一生就越需要经历谦卑的洗炼。
歌德认为,我们这一生不可能有任何意愿,是完美无缺不具有任何伤害性的。但他相信上帝的怜悯与爱,悔罪与这一生奋斗的过程,上帝会纪念,并接纳进永恒、给我们恩宠。
上帝接纳人此生的每个阶段,也乐意看见认真面对生命的人,在这一生的各种经历中更接近善。每一场奋斗都伴随着自我的软弱,而每一个经历都更看清自己也更认识上帝。
上一篇:优秀教师座佑铭
下一篇:弗兰西斯·培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