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开复给中国学生的第六封信——选择的智慧一
日期:2009/12/29 11:13:51 访问点击:
但是,中国的青年学生虽然有幸出生在能够自由选择的时代,但时代并没有传授他们选择的智慧。 在此前与大学生的书信交流及创办“开复学生网”的过程中,我看到有很多学生虽然拥有选择的权利,虽然生活在这样优越的大环境中,但仍然有许多学生时常遇到迷茫的时刻。例如,经常有学生问我有关如何进行选择的问题:“我被老师批评了,但我觉得无辜,那么,我应该用自信的态度为自己辩解,还是用自省的态度坦然接受?”“我想改变现状,但又力不从心,我应该鼓起勇气冲破险阻,还是放宽胸怀承认现实?”“我遭受了失败的打击,应该用毅力坚持下去,还是用自省的态度放弃它?”“我想发表自己的意见,但可能招来非议,我应该积极表达想法,还是该遵循同理心的原则多听少讲?”提出这些问题的学生都希望我来帮助他们做出选择。面对这些问题,我的回答是:
我能帮你做的不是选择,因为你自身的问题只有自己最清楚,自己的未来也只有自己最在意。
我能做的只是传授给你选择的智慧,帮你聆听自己心底里最真实的声音,帮助你做出智慧的选择。
在这封信中,我提出选择成功的智慧共有八种:
² 用中庸拒绝极端
² 用理智分析情景
² 用务实发挥影响
² 用冷静掌控抉择
² 用自觉端正态度
² 用学习积累经验
² 用勇气放弃包袱
² 用真心追随智慧
(1)用中庸拒绝极端
“中庸”是儒家思想的精华,《中庸》也是千年国学的经典。很遗憾的是,许多人并不理解中庸真正的内涵,误以为中庸就是做庸庸碌碌的老实人。其实,中庸告诉我们的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避免并拒绝极端和片面。 比如说,在我的第五封信中提出最重要的积极主动,如果做到了极端,就变成了霸道,喜欢对别人颐指气使,横行跋扈。在我的第二封信中提出与人相处最重要的同理心,如果做到了极端,就变成了盲从,失去了自己的选择,什么事都没有主见。极端的自信就成了自傲,极端的勇气就成了愚勇,极端的胸怀就是懦弱,极端的自省就会变成自卑。
自信、自省、勇气、胸怀,积极、同理心六种态度都是成功的必备要素,也都是成功者需要具备的优点。但是,一旦将其中某一种态度发展到极端,优点就会立刻演变为缺点。下面的图显示的就是这六种成功者必须的态度,和它们发展到极端的后果:

如上图所示,内圈代表完整、均衡的状态,外圈代表极端、片面的行为。第一个智慧的真谛就是:我们必须用中庸的思想指导自己,把自己的态度限制在完整、均衡的范畴内,兼顾自信和自省、勇气和胸怀、积极和同理心等各方面因素,时刻防止自己在其中某一方面有过于偏激的表现。
我看到过一个负面极端的例子:有位企业管理者建议员工读一读拿破仑传记中的一则小故事。那则故事的大意是,拿破仑小时候常和同学打架,但总是输给对方。他下定决心,即便被打死也不服输,并采用非常规和“自杀式”的袭击与对手较量。结果,这种“拼命”精神终于使对方屈服了。这位企业管理者教导他的员工向拿破仑学习。——在我看来,这是一种典型的极端。在拿破仑的这则故事里,我看到的不是一个勇敢的英雄,而是一个自大、固执、不自量力的家伙。虽然我不是历史学家,但我很清楚,这样的事例绝对不值得学习。
另外我曾经亲身经历的一个极端的测验:公司在培训课程中,让十个副总裁围成一圈,一个半小时内可以畅所欲言,惟独不可以讲公司的事情。于是,大家开始谈论天气、政治、体育……其间还出现了争执。在热烈的交谈中,时间不知不觉就过去了。一个半小时后,每个副总裁都按自己心目中对其他副总裁的尊敬程度,为他们排一个序,并把自己安插在合适的位置。排序后我们发现,倒数第一的是从头到尾没有讲话的人,倒数第二是话最多的人。不说话的人可能有想法,但没有表达出来,那么别人就会认为他没有意见。相反,话太多的人可能有一部分话很有意义,但也讲了许多不该讲的话,这使他无法得到大家的好评。
上一篇:李开复给中国学生的第五封信——你有选择的权利
下一篇:李开复给中国学生的第六封信——选择的智慧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