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考演讲网

首页 | 新闻动态 | 经典课程 | 望子成龙 | 高考咨讯 | 高考之旅 | 成功故事 | 座佑铭集锦 | 经典演讲荟粹 | 经典名校 | 教师沙龙 | 心理常识 | 联系我们 | 留言板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心理常识>正文  
 

看心理咨询的误区

日期:2006/6/20 16:30:21  访问点击:

 如今许多原来不把情绪问题当回事的人,已意识到自己有心理疾患,还产生了主动求助于心理咨询师的愿望。但不少人的认识仍有一定的局限性,且对心理咨询产生一些误解。
误区一:看心理咨询是很不体面的事
心理咨询在我国是新兴学科,人们对它仍有一种神秘感。来询者都是左顾右盼,鼓足了勇气才走进诊室,在咨询反复保证下,才肯倾吐愁苦;或是绕了很大圈子,才把真实的情况暴露出来。因为在许多人眼里,来咨询的人往往怕被他人认为患了精神病或是被当作怪人,去咨询就是有见不得人的隐私或思想道德品质方面有问题,表露出情感上的困苦是软弱无能的表现。因而不少人宁愿饱受精神上的痛苦折磨,而不愿去就诊。
其实在人们眼里的心理障碍、“隐私”等,在心理咨询员看来往往就是大众较普遍的心理障碍和症结。咨询员不会取笑你,并为你保密。因而咨询者丢下包袱、充分信任咨询员是诊疗的关键所在。在心理学界常引用这样一则故事:一对西方男女青年约会,男方迟到了,当问及原因,说是去看心理医生耽搁了时间,女方不但不责怪,反而更欣赏他,因为一来表明他有一定的经济实力,二来他有向上的精神,有改变生命质量的强烈愿望,不愿混混沌沌虚度一生。在我国,同样的情形,女方则可能猜想男友是不是精神病人,会不会遗传,我还跟他谈下去吗等问题。不同的国度、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认知,会产生截然不同的效果。
误区二:把心理学当作“算命学”
有一则故事,两个久未谋面的老同学不期而遇,其中一个知道对方是心理医生,就让他算一算自己现在心中想些什么。其实许多来询者也有类似的心态。他们不愿或羞于把自己的内心活动吐露出来,在他们看来,反正你是心理医生,简单说几句,你应该能猜出我心中想些什么,要不你就没水平。可心理医生并不是算命先生,他也没有什么特异功能,能看穿人的内心世界,他只是应用心理学现象及规律,对咨询者提供的足够信息(病史)进行合理分析,再进行认知和行为、心理治疗。详尽地提供病史,才能帮助医患双方共同找到疾病的症结,才能保证医生作出正确的诊断,否则治疗就会南辕北辙。
误区三:对心理咨询抱有过高期望
许多来询者把心理咨询神化,好像咨询员应无所不会、无所不能,好似一个开锁匠,什么样的“心结”一下都能打开,常常来诊一两次,没有达到所希求的“晴空万里”的心境,便没了下文。
其实心理咨询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心理干预是一种很艰辛、漫长的治疗过程,心理疾病常与咨询者的个性有很大的关联,就像一座冰山,积封已久,没有强烈的求助、改变愿望,没有恒久的决心与之抗衡,是难以冰雪消融的,所以来咨询时应该有打“持久战”的心理准备。
误区四:把完善自我的责任推给咨询员
一些来询者把心理咨询员当作“救世主”,把自己的所有心理“包袱”丢给咨询员,以为咨询员应该有能耐把它一一解开,而自己不须思考、不须内施、不须努力、不须承担责任。就象医院门诊,就是病人看病,医生诊断、开药,一切由医生说了算,病人听从、配合,因而许多来询者自然而然地把这种模式带到心理诊室。要知道,心理咨询员只起分析、引导、启发、支持、改变认知、助咨询者人格成熟的作用,另外,求询者面临抉择,无从决断,希望咨询员帮拿主意时,应明白咨询员与咨询者是不同的独立的人,有与咨询者完全不同的价值观。咨询员无权把自己的价值观、好恶强加给咨询者。“救世主”只有一个,就是自己,只有改变自己、战胜自己、再塑自己、最终才能超越自我。而把自己完全交给咨询员,是推卸责任的表现,只会一事无成。
误区五:心理咨询等同于思想工作
咨询者中另一个极端的认识,是认为心理咨询没多大用处,无非是讲大道理。因而忽视或未意识到情绪问题也是需要治疗的疾患。一女孩因强迫观念痛苦异常来就诊,家人反对并干涉:你就是想不开,想开点就是了。亦不让患者服药。病人得不到家人的理解支持,内心绝望,从而影响到治疗的连续性和效果。其实,心理咨询作为医学中一门分支学科,有着严谨的诊疗程序,它们可有交叉,但不能等同。思想工作者是说服对方服从、遵循社会的意识形态、道德标准、社会规范及集体意志。心理咨询则是运用咨询技巧、心理分析等手段寻找心理障碍的症结,予以诊断治疗。咨询员持客观、中立的态度,而不是对来询者进行批评、教育。这需要咨询双方共同努力去战胜疾患,还有一些心理疾病是在脑内一些生化物质改变的基础上发病,单纯心理疏导是很难达到治疗效果的,需要结合药物治疗,如治疗内源性抑郁症,决不是思想政治工作能取代的。


    


上一篇:不要随便做心理测试
下一篇:哪些人需要性心理咨询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版权申明 | 友情链接 | 联系方式


中国高考演讲网 版权所有
网站建设技术支持:新起点网络营销传播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