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考演讲网

首页 | 新闻动态 | 经典课程 | 望子成龙 | 高考咨讯 | 高考之旅 | 成功故事 | 座佑铭集锦 | 经典演讲荟粹 | 经典名校 | 教师沙龙 | 心理常识 | 联系我们 | 留言板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教师沙龙>正文  
 

2007年全国高考语文课标卷分析

日期:2008/7/26 13:43:46  访问点击:

2007年全国高考语文课标卷分析

 

来源:中学生阅读

 

坚持高考语文好传统 吸取语文课改新理念

 

—— 2007年全国高考语文课标卷分析

 

  今年,首批进入新课改的广东、山东、宁夏和海南四省区的高中毕业生参加高考,广东和山东两省属分省命题,宁夏和海南两省区使用全国高考语文课标卷。

 

全国高考语文课标卷符合《2007年语文考试大纲(课程标准实验版)》以及宁夏、海南两省的语文考试大纲的说明,难度适中,区分度高;全国高考语文课标卷保持了恢复高考30年以来的优良传统,也吸取了近三年课程改革的新精神新成果,有利于高等学校的招生选拔,也有利于促进新课改的中学语文教育。

 

  一、合理和谐的结构

 

  全国高考语文课标卷考试内容的选择,试卷结构的安排比较理想。从学科内容安排来说,是合理的;从教与考的关系来说,是和谐的。

 

  全国高考语文课标卷结构的第一层次是第I卷阅读题70分,占全卷的47%;第II卷表达题80分,占全卷的53%。这样的切分符合新课改理念,《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所设计的语文课程目标就是包括“阅读与鉴赏”和“表达与交流”两个方面。这样的分数比例也保证了阅读是语文的基础、表达是语文的提高这一认识的落实。

 

  全国高考语文课标卷结构的第二层次是第I卷阅读题分成两个板块“古代诗文阅读”(36分,占全卷24%)和“现代文本阅读”(34分,占全卷23%);第II卷表达题分成两个板块“语言文字应用”(20分,占全卷13%)和“写作”(60分,占全卷40%)。

 

  全国高考语文课标卷结构第三层次的切分是在阅读题上,“古代诗文阅读”板块分成三个分题“文言文阅读”(419分)、“古代诗歌阅读”(211分)和“名篇名句默写”(16分);“现代文本阅读”板块分成两个分题“现代文(论述类文本)阅读”(39分)、“文学类文本阅读 / 实用类文本阅读”(425分)。

 

  全国高考语文课标卷的这个结构框架,既继承了原全国高考语文试卷的结构模式,又根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的要求进行调整,整体安排合理。同时,全国高考语文课标卷还对部分考点内容进行调整,使它与新课改语文教学内容一致起来。

 

  这方面的调整主要在阅读题。“名篇名句默写”,原高考有课内有课外,现在调整为默写课程标准推荐的64篇诵读篇目(其中《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推荐的14篇,《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推荐的50篇)。全国高考语文课标卷要求默写的《庄子·逍遥游》、李白《蜀道难》、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和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的名句都在这些诵读篇目之内。

 

  现代文本阅读板块,原高考第一个阅读文段常考科技说明文,全国高考语文课标卷改考论述文;原高考第二个阅读文段常考散文,全国高考语文课标卷考了小说和传记。《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要求“能阅读论述类、实用类、文学类等多种文本”。全国高考语文课标卷的这个改变,就与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一致起来,与高中语文教学的实际一致起来,高考语文与中学语文教学的关系就更加和谐了。改考科技说明文为考论述文也是现实的需要。论述性文章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内容、课时与地位,是科技说明文无法相比的;“当代中国为什么出不了伟大作家”阅读文段所关注问题的社会意义和试题的思维深度就超过了科技说明文。

 

  二、恰当处理选择性和基础性

 

  新课改的一个特征就是选择性。语文课程的选择性是以开设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文化论著研读五个系列的选修课来体现的,那么语文高考又是怎样体现选择性的呢?

 

  选择性是新课改的一个特征,基础性也是新课改的一个特征。事实上,基础性本来就是原高考的一个特征。全国高考语文课标卷恰当地处理了选择性与基础性问题,把“古代诗文阅读”和“现代文(论述类文本)阅读”列为必考,就是先保证高考语文的基础性,保护中学语文教学的基础性。

 

  古代诗文阅读板块第一分题“文言文阅读”节选《新唐书·韦丹传》的文段作为材料,三道选择题词语解释、信息筛选、内容分析概括,考点准确、难度适中;两道翻译题也很能反映考生解读文言文的能力。第二分题“古代诗歌阅读”用刘一止的诗《小斋即事》作为材料,两道简答题不仅考查解读古诗的能力,而且引导考生欣赏诗人直如琴方如棋的情怀。全国高考语文课标卷如此重视基础,相信对新课改的语文教学有一个非常好的导向。

 

  全国高考语文课标卷的选考题是这样组织和安排的,考生在“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两组题中选考其中一组。“文学类文本阅读”选用小说《林冲见差拨》(《水浒传会评本》第八回)作为阅读材料,命制了四道题。“实用类文本阅读”选用传记《叶圣陶在四川》(《叶圣陶和他的世界》第九章)作为阅读材料,同样命制了四道题。

 

  我们第一步解读,就是为什么挑选“文学类文本阅读”与“实用类文本阅读”来选考。现在进入课改的四省区获准使用的高中语文必修和选修教科书有百册之多,为什么要用这两类文体进行选考呢?那是因为这两类文体在现在和将来都有着极其重要的社会价值,更因为这两类文体体现着学生不同个性倾向的发展需要。

 

  第二步解读,就是为什么“文学类文本阅读”要选用小说《林冲见差拨》作为阅读材料,“实用类文本阅读”要选用传记《叶圣陶在四川》作为阅读材料?回答是今年是首次选考,小说、传记比较能代表这两大类文体。用长篇节选也有推动中学生课外阅读长篇名著的意思。

 

  第三步解读,就是两个阅读材料都命制同类同分的四道题,即一道选择题(5分)、两道简答题(各6分)、一道探究题(8分)。这是采用题组等值的办法,显然要比单题等值的办法好得多。

 

  全国高考语文课标卷的命题者在选择内容,采用题型、试题等值等方面下了工夫。这个设计是巧妙的,稳妥的,可操作的。

 

  三、注重多种能力考查

 

  全国高考语文一向注重能力考查,早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就提出了识记(A)、理解(B)、分析综合(C)、鉴赏评价(D)、表达应用(E)五个能力层级。2006年制订的《2007年语文考试大纲(课程标准实验版)》,又增添了“探究”(F)能力层级。这样全国高考语文课标卷的能力考查就更加多样,更加全面。

 

  在全国高考语文课标卷中,这六个能力层级都安排了题目考查,而且多寡高低都做了合适的搭配。古代文本阅读,主要考查理解分析能力;现代文本阅读,主要考查分析鉴赏能力。语言文字题主要考查表达应用能力。语言文字题原来有一道辨别错别字题,全国高考语文课标卷把它移到作文题来考查,将作文评分标准“每3个错别字扣1分”改为“每1个错别字扣1分”,从考识记能力层级上升到考表达应用能力层级,加大了考查力度,对学校教学和社会用字都可能产生影响。语言文字应用板块保持了原高考多种能力综合考查的风格,五道小题都落在重要考点上,成语运用、辨析病句、连贯排序、仿写修辞、概括要点,能力考查十分清晰,所用语料都很阳光。在语料中显示出来的丛飞、保洁员的高尚品德,霍金在轮椅上的探究精神都令人感动。

 

  不过,直接考查探究能力的探究题更引人注目。全国高考语文课标卷在“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选考题中,各编制了一道探究题。下面是小说《林冲见差拨》的探究题:

 

  对第三段“林冲等他发作过了,去取五两银子,陪着笑脸告道”这句话,明末清初文学批评家金圣叹评点道:“虽是摇出奇文,然亦实是林冲身份。”依据小说内容,探究“亦实是林冲身份”指的是林冲的哪一种身份,表现的是林冲什么样的性格和心理。

 

  这不是简答题,它要求考生去探索,去论述。试题问林冲身份指的是什么?探究题没有唯一答案,考生可以从配军身份、反映隐忍顺从的性格和心理方面去论述,也可以从教头身份、反映了沉着冷静的性格和心理方面去论述,还有其他种种答案,考生只要从某一方面谈自己阅读体悟的,能够言之成理,就可酌情给分。

 

  全国高考语文课标卷的写作题是新材料作文。新材料作文比标题作文更需要发现能力,更能提供多种角度,更有可能做到自主立意。作文题的材料是化学博士发明创造裂而不碎的汽车挡风玻璃的故事。这个故事很有意义,看似小事,实际上包含许多创造因素,仔细观察、好奇心浓厚、勤于积累、关注社会需求、善于联想想象、善于发现、抓住机遇、执著追求等等都可以成为写作的角度。材料最后引述两段方向相反的评论,也是为了开启发散思维,为了开发更多角度。

 

  新材料作文与旧材料作文的区别在于,旧材料作文强调在中心角度立意,新材料作文主张只要不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在中心角度立意与在非中心角度立意一视同仁,都视为符合题意。所以在作文评分标准表里,审题标准中的一等和二等都叫做“符合题意”。这一切都是为了使高考作文有更大的选择性、自主性和探究性。

 

  总的来说,全国高考语文课标卷既保存了原高考语文的优良传统,又吸收了新课改的新理念新要求,它会给新课改实验区的语文教学带来良好的导向。


    


上一篇:杨耕身:中国教育必须跨过的一道坎
下一篇:创新源于批判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版权申明 | 友情链接 | 联系方式


中国高考演讲网 版权所有
网站建设技术支持:新起点网络营销传播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