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考演讲网

首页 | 新闻动态 | 经典课程 | 望子成龙 | 高考咨讯 | 高考之旅 | 成功故事 | 座佑铭集锦 | 经典演讲荟粹 | 经典名校 | 教师沙龙 | 心理常识 | 联系我们 | 留言板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成功故事>正文  
 

成功故事

日期:2013/9/9 9:03:53  访问点击:

 

市场上永远都存在机会,就是看你是否能把握住机会。即使市场上已经有同类产品的情况下或者市场已经比较饱和的情况下,还可以通过统计分析调查找出未被人涉及的领域和潜在的机会,这就是所谓“补漏”的方式。今天我们看看康师傅方便面是如何通过补漏成为“中国面王”的。 
    康师傅的创始人是台湾魏氏四兄弟:魏应州、魏应交、魏应充和魏应行。1958年,四兄弟的父亲魏德和在台湾彰化乡村办起了一个小油坊,起名“鼎新”。尽管非常辛苦,但油坊的规模一直发展不起来,直到上个世纪70年代末,家产与负债也是基本相抵。到1991年时,魏应行带来的1.5亿元新台币几乎全部赔光了。就在他准备打道回府时,他又嗅到了新的商机。
    当时他经常在外出差,并食用一种从台湾带来的方便面。他渐渐发现,一同搭车的人们对他的方便面常常十分好奇,经常有人围观甚至询问何处可以买到。魏应行敏锐的捕捉到了这个市场的巨大需求,从此开始了翻身立业的机会。
经过观察,他发现当时大陆的方便面市场呈现两极化:一极是国内厂家生产的廉价面,几毛钱一袋,但质量很差;另一极是进口面,质量很好,但价格贵,五六元钱一碗,普通大陆人根本消费不起。看到这种市场情况,魏应行想:如果有一种方便面物美价廉,一定很有市场。于是决定生产这种方便面,并给准备投产的方便面起了一个响亮的名字——“康师傅”。之所以取这个名字,是为了适应北方人的思维方式,在北方人眼里,“师傅”这个词显得较为专业,而姓氏则取用“健康”的“康”字,以塑造“讲究健康美味的健康食品专家”形象。
    名称起好了,产品档次也定下来了,接下来就是确定口味了。怎样开发符合大陆人口味的方便面了呢?康师傅经过上万次的口味测试和调查发现:大陆人口味偏重,而且比较偏爱牛肉,于是决定把“红烧牛肉面”作为主打产品。考虑到大陆消费者的消费能力,最后把售价定在1.98元。
    包装漂亮、广告凶猛的康师傅一经推出便立即打响,并掀起一阵抢购狂潮。康师傅公司门口甚至一度出现批发商排长队、一麻袋一麻袋订货的罕见场面。在市场的推动下,康师傅的生产规模迅速膨胀,在几经失败之后,魏应行终于第一次尝到了投资大陆的甜头。
    为了应付产品供不应求的热销局面,康师傅不得不投入巨资至流通领域,同时用提前收来的订金购买国外的先进设备,招募人员。从第一碗面上市后的半年内,康师傅生产线上的工人即从300多人猛增到三四千,生产线则扩大到了天津之外的多个城市。 康师傅的生产布局规划是,直径500公里内要有一个方便面生产基地。
    这种超常规的发展其实也隐藏着一定的风险,一度使康师傅的资金链非常紧张。但为了尽快地完成布点,先入为主地占据当地市场,康师傅还是采取了这种快速扩张的战略,这一点也与其竞争对手统一集团稳健发展的战略有所不同。但是今天,康师傅这种较为激进的战略证明是非常成功的,这也是它能够快速超越统一而后来居上的原因。

摘自《青年文摘》


    


上一篇:成功故事
下一篇:成功故事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版权申明 | 友情链接 | 联系方式


中国高考演讲网 版权所有
网站建设技术支持:新起点网络营销传播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