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考演讲网

首页 | 新闻动态 | 经典课程 | 望子成龙 | 高考咨讯 | 高考之旅 | 成功故事 | 座佑铭集锦 | 经典演讲荟粹 | 经典名校 | 教师沙龙 | 心理常识 | 联系我们 | 留言板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经典名校>正文  
 

新加坡国立大学

日期:2006/6/15 23:49:41  访问点击:

                                                          作者:江乐兴 周国宝

新加坡国立大学是亚太地区最好的大学之一,教学和研究水平均处于国际前沿。近年来,它在国际高等学府的排名中不断飙升,已成为亚太地区倍受瞩目的顶尖大学。“创造知识、传授知识和运用知识”是新加坡国立大学的办学宗旨。

  历史回眸

  新加坡国立大学(简称NUS)是1980年8月8日由新加坡大学(建于1962年)和南洋大学(建于1956年)合并而成的。

  新加坡国立大学是新加坡的第一个高等教育中心,其前身可追溯到1905年设立的英皇爱德华七世医学院和1927年设立的莱佛士学院,这两所学院又于1949年合并为马来亚大学。

  在新加坡第一新镇——裕廊镇,该国建有一所以汉语为教学用语的南洋大学。1956年建立,校产500英亩土地是华人协会捐赠的。该校于1968年被新加坡政府授权颁发学位。

  从1974年起,新加坡大学和南洋大学的关系日趋密切,不久,两校组成联合招生委员会,统一招生后在两个学校学习初级学位(学士学位)课程。1978年7月,两校又在新加坡大学建立了联合校舍。按两校共同教学方案,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财会与商业管理学科的学生全部由相同的教师讲授同一课程,并进行统一考试。

  1979年10月,新加坡政府邀请英国谢菲尔德大学校长弗雷德里克·丹顿抵达新加坡进行考察和研究,以便提出将上述两校合并的可行性报告。同年12月,丹顿校长将建立一所更大更现代化的大学的报告呈交新加坡政府。

  1980年4月,经多次广泛讨论,政府决定在前述两所大学的基础上建立一所新的国立大学。同年8月8日(即国庆日),新加坡国立大学正式成立。

  在1980~1990年的10年时间内,该校的本科生人数从8634名增至15193名,教师人数从602名上升到1456名;研究生从536人激增至2342人;其间还新建了工程学研究生院(建于1990年7月)。

  当今风采

  为育通才想尽办法

  新加坡国立大学历来重视教学质量,同时也拥有现代化的教学设施。全校建立了IBM计算机系统,计算机已广泛使用于教学过程。校计算机中心拥有10万台主计算机,本校师生随时可以使用。学校还建立了一批现代化的实验室,鼓励学生每周到实验室工作。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启发式实验、设计作业、开卷考试等方式,旨在培养学生收集、汇总、整理和使用知识与信息的能力。1990年7月,学校在二年级学生中推行选修课制度,以便开阔学生的视野和扩大其知识面。

  为适应社会、经济和科技事业发展的需要,新加坡国立大学不断改革课程设置,同时增设新专业。该院还在招收部分时制硕士生的基础上招收全日制硕士生,以满足社会需要。

  新加坡国立大学虽然有专业之分,但是学校更加重视对于学生在各个方面能力的培养。学校的教学指导原则认为,在真正的社会生活和工作中,灵活应变才是最有用的技能,因此,特别注意加强学生的实践和应变能力的培养。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学校的课程除了各专业的学习之外,还开设了大量的选修课,培养学生适应和解决多方面问题的能力。在公共课程的设置上,新加坡国立大学采取在文科专业开设理科课,在理科开设文科课的方法,让学生成为文理兼备的“通才”。

  化科研为经济效益

  新加坡国立大学注重教学与科研结合,为支持新加坡发展高科技知识型经济作出了极大贡献,输送出大批富有才干的人才。仅1990~1991学年全校共承担1378项研究课题。医学院不仅承担的研究项目最多,而且研究成果也最为突出,如妇产科学系在世界上首次为孕育在人体壶腹共养液中的一对双胞胎儿接生成功。

  工程学院师生的科研成果直接转让给工业部门,产生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例如工程学系的3位教师因开发了一种新的化学流程而获得了一项专利,该流程主要用于合成稳定和高传导多杂环化合物。

  创一流国际大学

  新加坡国立大学目前设有9个学院,共50多个系科,培养全面发展的本科毕业生。大学还设有7个研究生院,提供高水准的研究生课程。近年来,它在国际高等学府的排名中不断飙升,已成为亚太地区倍受瞩目的顶尖大学。

本新闻共2页,当前在第1页  1  2  


    


上一篇:汉城大学
下一篇:莱顿大学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版权申明 | 友情链接 | 联系方式


中国高考演讲网 版权所有
网站建设技术支持:新起点网络营销传播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