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大学
日期:2006/6/10 9:57:35 访问点击:
穷学生难进哈佛?
入读哈佛大学不是容易的事,录取率一般小于1/8。但是难处主要是在能力,哈佛的录取新生的条件近乎苛刻。对于被录取哈佛的人,即使他很穷,他也将得到有效的学习保障。
哈佛大学录取学生时严格执行need-blind的政策,即完全不管家庭经济情况,只根据该生的学业和素质。充分体现哈佛大学唯材是用的宗旨。录取以后在考虑助学金时,则严格执行need-based的政策,即只根据家庭收入来计算助学金,完全不管该生的学业和专长。也就是说哈佛大学只有助学金,没有奖学金。这一点与其它二流大学很不一样。
2004年3月,哈佛大学校长宣布:
如果一个学生的家庭年收入低于4万美元,哈佛大学将提供该生读大学的全额费用,包括学费、生活费,甚至两个假期回家的路费。中国学生的全额助学金高达4.5万美元以上。
如果家庭年收入高于4万美元,哈佛大学将要求家长按收入高低负担学生一部分费用。但如果家庭年收入在8万美元以下,家庭负担部分一般也不超过5000美元。即使家庭年收入达到16万美元,哈佛大学仍提供部分助学金。
为什么世界一流
到底是什么奠定了哈佛全世界一流学府的地位呢?答案是它对知识财产绝对的尊重。
让我们来看看如何使这些优秀的新生成为世界一流的毕业生吧: 你可能想不到,哈佛第一课要学的就是正直诚实的求学作风。
一进校园,每人发一本哈佛学生指导手册——“Don’t plagiarize!”Plagiarize源自希腊文,原意是“偷别人的孩子的人”。现在的意思是:剽窃。“我们的思想就是我们的孩子,如果你未经注明,就引用了我们的思想,就是偷了我们的孩子!”这种解释非常形象。
哈佛每年都有“因误用了别人的IDEA”,而被迫离去的学生。如果你认为自己是一个诚实的人,这种事绝不会落到自己头上的话,是过于自信了。我们或许不会有意去剽窃,但是“不小心”的可能性有多大呢?对于中国人来说,要大得多。
每年上万毕业生的论文,每年数百本教授们的专著都有着“真金白银”价值!这是一笔什么样的财产!它们在得到尊重的同时也在增加着哈佛的身价!
哈佛许多学院至今仍实行“末位淘汰制”。这使得哈佛学子每天保持着竞技状态。哈佛学生中有一个有趣的习俗,每年新年前夜哈佛园里有学生“裸体奔跑”活动。据说有上百年历史,是因为期末考试压力太大,学生们寻求刺激所致。
哈佛与中国
2000年,一本叫《哈佛女孩刘亦婷》的书风靡全中国,创下将近200万册的销售纪录后,刘亦婷也成为了公众人物。1999年,还在成都外国语学校读高三的刘亦婷即被哈佛、哥伦比亚等美国4所名牌大学同时录取,并获全额奖学金,她最终选择了哈佛大学。刘亦婷说:“哈佛最大的特点是给每一个学生很大的发展空间,有很好的交流和学习氛围。强调竞争的客观存在,却不强调学生的考分及名次。学生总是自己跟自己比,而不是跟别人比。”
自清末以来,就有众多的中国学子前往哈佛大学就读。1909年至1922年,清华学校庚子赔款留美学生中,在哈佛大学求学的人有21位。1928年,哈佛—燕京学会在燕京大学成立,前往哈佛求学的留学生越来越多。到二战结束时,哈佛大学的外国留学生中,以中国学生为最多。
早年负笈海外的中国留学生,胸怀大志,为开拓中国的现代科学技术和文化教育事业做
出了不懈的努力。他们包括:赵元任语言学家、作曲家,1915年入哈佛攻数理哲学,1918年获哲学博士学位;作家林语堂获哈佛大学文学硕士学位;中国现代地理学和气象学的奠基人竺可桢1913年入哈佛大学研究院地质系攻读气象学;文学家梁实秋,1924年入哈佛大学研究院。
此外,还有胡刚复、杨杏佛、陈寅恪、李济、梁思成、梁思永、洪深、王安、贝聿铭等哈佛留学生,他们为开拓我国现代科技和文教事业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和巨大的贡献。
上一篇:爱丁堡大学
下一篇:海德堡大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