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考演讲网

首页 | 新闻动态 | 经典课程 | 望子成龙 | 高考咨讯 | 高考之旅 | 成功故事 | 座佑铭集锦 | 经典演讲荟粹 | 经典名校 | 教师沙龙 | 心理常识 | 联系我们 | 留言板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望子成龙>正文  
 

决胜高考:孩子和家长携手共进

日期:2013/5/1 16:29:13  访问点击:

 

学生篇:让体能和心态走向巅峰

即将临近的高考,让经过了漫长三年的高中生们既有一种大战在即的兴奋感,也增添了许多迎接未知战斗的忐忑心理,体力消耗较平时要增加许多,心理的紧张程度也难免要甚于平时。如何让身体和心理达到战斗的巅峰状态,同时让心态放平稳,轻松迎接挑战呢?

兵法 

1、作息有规律,劳逸结合

高考前考生要根据自己的生活习惯安排一个切实可行的计划。不要太紧张,要劳逸结合,每天至少要保证6小时以上的睡眠。如果晚上温习功课的时候,眼睛发涩,困乏不堪时,尽量不要靠咖啡、茶来提神,小睡一会儿是最好的解决办法。不要吝惜给自己休息时间。有些考生分秒必争,连吃饭、上厕所的时间也要省,一学习就学到晚上一两点钟,其实都是不可取的,要劳逸有度。

2、进行适当锻炼,保证心肺功能

饮食上的调节是一个方面,身体机能的调节也不可忽视。中体倍力健身俱乐部经理、资深教练嵇思达说,考生考前最重要的是保证充沛精力,良好的心肺功能可以保证一个好的考试状态。因为心肺功能强大,能够保证脑供血充足,大脑反应就比较敏捷。

在考试前的一段时间里可以进行少量而有规律的跑步、骑自行车或者爬楼梯等运动,一般每天进行30到40分钟,保证最大心律在80%以下比较合适。考生可以做两天休息一天。另外,柔韧性训练也不错,能保证身体处于一个比较好的舒服状态。一般柔韧性训练是针对颈、胸、腰、腹部等部位,有的考生柔韧性不好,会压迫神经,造成脑供血不足。

3、用平常心对待高考

考生在备战高考过程中存在轻度的考试焦虑相当普遍。可是有些考生把自己存在的轻度考试焦虑看得很重,误认为自己紧张不安的情绪会对考试产生很严重的影响,却不知其他考生也大多存在像你一样程度的考试焦虑。有学习漏洞容易使同学出现焦虑紧张的情绪,而这种焦虑不但不会使自己尽快缩短与同学的差距,还有可能因为情绪干扰而影响复习的效果。因此,第一,不要与任何人比较,关键在于自己是不是得到进步,发现问题,改善复习策略,提高成绩才是根本。第二,理智地面对自己的实际水平,订立符合自己的高考目标。第三,学会适当的情绪调节方法,如听听音乐、深呼吸、简单按摩、放松训练、自我想像与暗示等。

 

兵家大忌

★忌辛辣和油腻。否则容易引起大脑血液供应不足。

★忌喝刺激性饮料如浓茶、咖啡等,尤其空腹饮用更容易伤身,导致胃痛无法专心备考。

★忌午饭过饱。如果中午吃得过饱,人体因为饭后的食物特殊动力作用,容易困倦,对下午的考试相当不利。

★忌过度运动。过量运动的后果,其实是打破了身体的一个平衡,那么身体恢复都来不及,可能比原来的状态还要差。

★忌过分放松。不能整天睡大觉,否则到考试前无法恢复正常的一种备战状态,会影响考试。

 

家长篇:给孩子提供最佳备好环境

1、注意饮食,保证健康和营养

迎考的学生体力和脑力消耗很大,需要通过饮食来补充。有的家长在高考阶段总是给孩子吃些平时不常吃的比较贵的食物,甚至专门给孩子购买一些保健品,实际上是没有必要的。孩子平时消化吸收都很正常,这个时候多补,反倒容易产生问题。这个时候,家长只用将饭菜做得可口一点,让孩子保持平时的基本摄入量即可,不要大鱼大肉,清淡、新鲜就好就可以了。

2、帮孩子远离高考恐惧和厌学心理

高考前很多孩子容易出现严重的高考恐惧和厌学心理,家长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但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有的想帮忙却帮了倒忙,把。因此,家长在帮助孩子原理高考恐惧和厌学心理时,要注意以下两个原则:

第一,不能对一些基本的、原则性的东西进行妥协。比如说:上不上学、做不做作业的问题,这是一个遵守学习规则的问题,哪怕这个时候孩子不在状态,家长也一定要温柔地坚持让孩子上学,哪怕是亲自把孩子送到学校门口,因为,如果一两天不上学,孩子会因为畏惧、害怕而经常不去上学。

第二,千万不要对孩子的焦虑和恐惧产生回应。面对高考的孩子,可能会说出很多奇怪的话,如:我受不了了,我不想学了等,这些其实是很正常的表现。家长这时千万不要觉得天要塌下来了,想尽办法去消除孩子的这些想法,而是不要去管他,不要回应他,不要让自己流露出焦虑的样子,听完就忘记这些话,淡化孩子的这种想法。要跟孩子交谈更多快乐的事情,有时候可以故意不谈学习,而谈些其他事情,尤其是在吃饭的时候的短暂交流,不要逼着孩子去学习。

                                        摘自QQ空间


    


上一篇: 优秀的孩子是这样培养的
下一篇: 母爱的分寸:四多四少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版权申明 | 友情链接 | 联系方式


中国高考演讲网 版权所有
网站建设技术支持:新起点网络营销传播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