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位往届家长的陪考经验:家长们的10大行为准则
日期:2006/6/11 14:56:02 访问点击:
言谈
伢觉得考得不好,赶紧开导
孩子考完后,不询问考试情况,这在许多家长中已达成共识。可如果孩子主动提及,并表示自己可能没考好时,家长该如何应对?
丁虹介绍,考完第一门语文时,一家人聚在一起吃饭,小儿子肖宇超表示“不是很顺手”,她虽然感到担忧,但仍一脸轻松地安慰儿子:没关系的,如果你没考好,可能其他同学也有这种想法,咱们只管做好接下来的事。
同样的情况,耿喜玲也碰到了。考完语文后,女儿面露难色,感觉有几个地方答得不是很好。耿喜玲平心静气地告诉她:听说今年是比较难,你的感觉是我听到的最好的,有些地方答不好很正常,这么多年还没听说有人拿满分的。几句话,马上让女儿心情舒缓了很多。
不谈考试谈兴趣,缓和紧张情绪
女儿成绩一直比较稳定,可陈军还是比较紧张,怕她考试失误。为缓解彼此的紧张情绪,陈军跟女儿尽量不谈有关考试的话题,而多谈女儿感兴趣的事物,比如足球、赛车、NBA等。
陈军还提醒,孩子如果想看电视就让其看一下,诸如“要高考了,早点睡”这样的关爱语,最好不说。
高考前期,耿喜玲的女儿表现得有些焦虑,很怕考试时出现什么差错。高考当天,女儿早上一起来,耿喜玲就微笑着对女儿说:“丫头,你今天看起来状态不错,看样子昨天晚上睡得不错。”女儿听后,表情显得很愉悦。
吴凤仙的女儿很希望有个手机。高考前一晚,吴凤仙以此为理由邀她散步,母女俩从千家街到阅马场走了个来回,一路闲聊,女儿觉得很放松,当晚也睡得很踏实。次日吴凤仙没送考,只在女儿出门前,跟她击掌以示鼓励,女儿满脸自信地走出家门。
孩子最不爱听的10句话
1.你不好好考,我只有找点后门去搞个三类扩招了。
2.你是最棒的,以你平时的实力,只要发挥正常考清华、北大没问题。
3.好好考,爸妈等你成功归来!
4.记住你的目标,成功在此一举!
5.爸妈这辛苦,都是为了你,你一定要争气。
6.是个猪脑壳,怎么连准考证都不记得带呢?
7.考不好没关系,爸妈不会怪你,我们明年再来。
8.把题目看仔细,千万不要有任何大的疏忽,争取少丢分。
9.伢啊,考试莫紧张啊!
10.你给我们听着,我们家几代人都没有上大学,全指望你了。
举止
要不要送考,听孩子的
每年高考,送考的家长可谓一道感人的风景线,有的家庭甚至组团送考。如此送考究竟有无必要?
“要不要送考,家长最好尊重孩子的意愿。”耿喜玲说,去年高考,女儿的考场就设在母校省实验中学内,对女儿而言再熟悉不过,平时上学都是独自骑自行车,那天也没搞特殊化。女儿临出门前,她只微笑着交待了一句话:骑车时悠着点!
耿喜玲也表示,每个孩子心理状况不同,如果孩子觉得有需要,家长还是尽量满足孩子。
反添焦虑,干脆不陪考
临近高考,许多家长已递交了请假报告,决定全心全意陪孩子奋战到底。但陪考到底能发挥多大作用?
陈军坦言,女儿高考那两天,他和爱人本来也打算请假陪考,心想可以在精神上给孩子鼓励,可被女儿拒绝了。女儿说:你们请假陪考,反而令我更不安,说不准还影响我正常发挥。
听女儿这么一说,他也觉得很有道理。考场上的事,需要孩子独立面对,父母守在外面也没用,不就是干着急吗?如果孩子在考场上遇到难题,再联想到站在太阳下挥汗如雨的父母,很可能会平添几分愧疚感,岂不增添压力,影响发挥。
刘五香的儿子去年参加高考时不满16岁,算是考生中的“小不点”,但刘五香仍没送考。他坦言,儿子面临高考,要说一点不担心是假的,但家长能做的就是表现出对孩子的信任。
家长10大行为准则
1.满怀信心,相信孩子能取得好成绩,对孩子有信赖感,充满信心。
上一篇:家长不可做孩子的绊脚石
下一篇:[东方时空]家有考生:我的柔情你是否能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