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考演讲网

首页 | 新闻动态 | 经典课程 | 望子成龙 | 高考咨讯 | 高考之旅 | 成功故事 | 座佑铭集锦 | 经典演讲荟粹 | 经典名校 | 教师沙龙 | 心理常识 | 联系我们 | 留言板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高考之旅>正文  
 

掌握良性循环学习法

日期:2013/12/22 21:36:37  访问点击:

 
       期中考试刚刚结束,许多同学会遇到越复习问题越多,越努力越不见效果等使人焦躁﹑困惑的问题。下面给同学们介绍一种方法——良性循环学习法。主要是解决怎样使复习进入到良性状态的问题。
良性循环学习法的理念是以己为本,以解决存在的问题为主,按分类解决问题的要求,以构建自信﹑有序﹑拓展自我进步﹑自我发展的愉快空间,实现复习能力的跨越,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良性循环学习法需要经过六个步骤实现:
       1.转变认识
       学习的内容较多,知识范畴扩大,要求也提高了许多。对于许多高中生,经常这科上去了,那科又下来了,某次考试有一科不及格也是常有的事。所以,转变认识,首先,要对此有客观的认识,要认识到问题的普遍性和不可避免性。既然是正常的就不要着急﹑烦躁,但一定要用积极的思想研究问题,要用积极的态度面对问题,要用积极的行动解决问题。其次,要在改进学习方法上下功夫。影响学习效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客观原因外,学生是否从自身实际出发,选用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等都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有的同学也想改进方法,但总是感到时间不够,不舍得将宝贵的时间用在学习和改进学习方法上。而统统将时间投入到具体科目的学习上,殊不知这正是犯了一个极大的错误。这里介绍的良性循环学习法对高三年级的同学是一种简便易行﹑立竿见影的复习方法。再次,在掌握了适合自己的一套学习方法的同时,还要有一套可行的复习计划。剩下的时间毕竟是有限的,在这样的形势下,只有从战略的高度来制订计划﹑处理问题才能决胜于千里之外,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明确战略
       明确战略就是从全局的角度来制订复习计划。从全部考试科目来看问题,而不是就一科论一科地看问题。战略高度就是每次考试结束后试卷发下来时,将各科存在的问题放在一起分成三类,对每一类问题制订出不同的策略。分类方法是:
       第一类问题是会的却做错了的题。分明会做,反而做错了的;心知肚明是很有把握的题,却没做对;还有明明会又非常简单的题,却是落笔就错;确实会,答案就在嘴边盘旋,却在考场上怎么也回忆不起来了。有时一走出考场立即就想起来了;有时试卷发下来一看,都不太相信是自己答的,当时在考场上怎么会做成这个样子等等。这类问题是低级错误。出现这类问题是考试后最后悔的事情。
       第二类问题是模棱两可似是而非的问题。就是第一遍做对了,一改反而改错了,或第一遍做错了,后来又改对了,或回答不严密﹑不完整的等等。这类问题是记忆的不准确,理解的不够透彻,应用的不够自如的问题。
       第三类问题是不会的题。由于不会,因而答错了或蒙的。这是没记住﹑不理解,更谈不上应用。
       策略安排是:消灭第一类问题;攻克第二类问题;暂放第三类问题。有些同学对待三类问题的策略与此不同,方法有别,有人重点攻第三类问题;轻视第二类问题;忽略第一类问题。这套方案对于个别同学可能有效果,但对于绝大多数同学收效甚微,经常是事倍功半,不可取。还有一些同学是按科目找问题来解决问题。按科目找问题没错,重要的是将各科的问题集中到一起分类。就差这一步,效果就相去甚远。将问题分好类后,首先要消灭第一类问题。
        3.消灭第一类问题
       许多人将第一类问题归结为“马虎”,基于这种认识,所以屡错屡犯总也根除不掉。有人认为“马虎”不是什么大问题,稍一留意即可铲除。但事实上这类问题的反复发生率很高。其根源在“马虎”的说法是一种定性的认定,没有定量。既是定性,则范围不清,形状不定,很模糊。消灭没消灭不很清楚。这次消灭了,下次可能又冒出来了。所以,我的办法共有六点:

本新闻共3页,当前在第1页  1  2  3  


    


上一篇: 尖子生的“十项基本原则”
下一篇:2014高考励志、高考心理、考前心理辅导、励志演讲、著名励志演说家、马列强、杨青松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版权申明 | 友情链接 | 联系方式


中国高考演讲网 版权所有
网站建设技术支持:新起点网络营销传播智库